
前言

高温席卷大地,如一个暴虐的君王,执掌着无情的火鞭,狠狠抽打着每一寸暴露的土地。马路蒸腾起一层扭曲的热浪,连树荫的庇护都显得如此稀薄脆弱。它已不再仅仅是天气,而是一个实实在在、需要迎头而上的对手。
然而,在海威斯特,有这么一群人,他们正与高温展开一场“硬碰硬”的较量。他们就是保温材料安装工,在闷热的甲板上,用双手为船舶的“穿上”隔热外衣,用汗水守护着船舶航行的安全与高效。
蒸笼里的“绣花活”

船舶的管道与液罐,是维持其动力、制冷、运输等功能的“血管”。而保温材料的施工作业,就像给这些“血管”裹上一层“防护盾”——既能减少能源损耗,也能避免管道外壁结露、腐蚀,更能保障船员工作环境的安全。这项工作看似是体力活,实则精细度极高,堪称“船舶上的绣花活”。


安装现场
高温天气里,甲板上的温度常常突破40℃,管道表面因阳光直射,温度更是高达50℃以上。现场施工人员需要钻进狭窄的管道夹层,蜷缩在液罐底部,将保温棉、铝箔等材料精准裁剪、拼接、固定。汗水顺着安全帽的边缘滑落,浸透工装,贴在皮肤上,仿佛一层密不透风的“保鲜膜”。但他们手中的美工刀、胶带始终稳如磐石,因为哪怕一个小小的缝隙,都可能导致后期保温效果大打折扣,甚至埋下安全隐患。
炎浪中的“三重关”

环境高温

船舱内通风不畅,站着不动都能汗流浃背,更别说还要弯腰、攀爬、搬运材料。有施工人员笑称:“进入作业现场前喝一瓶水,出来能瘦两斤,全是汗‘跑’了。”

材料“烤”验

工程施工作业时需要戴着防护口罩,在炎热的夏天佩戴厚厚的防护口罩也是一项不小的“烤”验。而铝箔反射层在阳光下格外刺眼,长时间盯着操作,会引发眼睛酸涩不适。

体力持久战

一艘中型船舶的管道保温工程,往往需要团队连续作业数周。每天清晨天刚亮,施工人员就带着工具上船,直到夕阳西下才拖着疲惫的身躯离开。中午休息时,他们躺在甲板的阴凉处,就着海风打个盹,醒来后又立刻投入“战斗”。
全维下的“护清凉”

面对持续高温,公司早已织密防暑“保障网”,让高温下的坚守多了一份安心。
错峰作业避高温

为避开高温天气影响,现场实施错峰作业,将上午开工时间提前至早晨6-7点,错开正午高温时段,既能让施工人员在相对凉爽的时段作业,保障施工效率,也能有效规避正午高温带来的不利影响。
清凉物资送一线

各作业点标配“防暑套装”:盐汽水、藿香正气水、清凉油、人丹等整齐码放;个人防护装备全新升级——自带微型风扇的智能工装、即贴即凉的冰感降温贴等,让一线员工在酷暑中也能保持清爽战斗力。


健康监测不松懈

每日上岗前,安全员严格检查员工身体状况、检查防护装备,并确保现场急救药箱配备齐全。


同时建立“防暑安全双保障”机制:
一方面通过“高温健康讲堂”系统讲解识别中暑前兆,另一方面定期开展实操演练,确保每位施工人员既懂预防、又会处置,全方位筑牢防暑安全防线。

双向奔赴:责任与关怀共筑安全屏障

高温下的坚守,是工人们对职业的敬畏;细致入微的保障,是公司对员工的关怀。当员工们专注地将每一块材料贴紧管道,他们守护的是船舶远航的安全;当公司把防暑措施落到每一个细节,他们守护的是这群劳动者的健康。
汗水滴落的声音,与风扇转动的声音交织在船舱里,奏响了一曲关于坚守与守护的夏日乐章。正是这份双向的奔赴,让每一艘船舶的“隔热防线”更加坚固,也让高温下的劳动者们,多了一份前行的底气与力量。
向高温下的“热”血男儿致敬,也为这份细致入微的关怀点赞!